在铁基胎体配方中,铜(Cu)和镍(Ni)的比例调整对胎体性能有显著影响,主要体现在硬度、抗弯强度、耐磨性以及对金刚石的把持力等方面。以下是根据最新研究和实践总结的优化建议:
1.铜(Cu)的作用
降低烧结温度:铜的加入可以降低胎体的烧结温度,减少能耗。
改善润湿性:铜能够改善胎体对金刚石的润湿性,增强胎体与金刚石的结合力。
提高强度:适量的铜可以提高胎体的抗弯强度。
2.镍(Ni)的作用
增强耐磨性:镍能够显著提高胎体的耐磨性和硬度。
细化晶粒:镍的加入可以细化胎体的晶粒结构,提高其综合机械性能。
提高抗弯强度:镍的加入可以提高胎体的抗弯强度,但需控制添加量。
3.铜和镍的比例调整
推荐比例:在铁基胎体中,铜的添加量一般为3%-8%,镍的添加量为1%-5%。
最佳配比:根据实验结果,当铜和镍的总添加量在5%-10%时,胎体的综合性能最佳。
铜:3%-5%
镍:2%-3%
具体应用:
硬度要求高:适当增加镍的比例(3%-5%),减少铜的比例(2%-3%)。
耐磨性要求高:铜和镍的比例可以调整为4%和2%。
烧结温度要求低:增加铜的比例(5%-8%),减少镍的比例(1%-2%)。
4.注意事项
孔隙率控制:过多的铜可能导致孔隙率增加,降低胎体的致密性,因此需严格控制铜的添加量。
成本控制:镍的价格较高,因此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,应尽量减少镍的用量。
烧结工艺:烧结温度和气氛对胎体性能影响显著,建议在820℃-900℃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烧结。
通过合理调整铜和镍的比例,可以优化铁基胎体的性能,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。